找到相关内容2146篇,用时49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论“和”与文化养生

    之触心俱获。张伯端《悟真篇》云:“攒簇五行,和合四象。”[4]有的说它是眼、耳、鼻、舌与光、韵、息、气相和。《长生诠经》:“含眼光、凝耳韵,调鼻息、缄舌气,是谓和合四象。”[4]有的说,四象指青龙...等等达成平衡,才能获得长生。道家将“和”作为一种炼养的方法,是修炼神宝的八法之一。《指南针?神宝八法》“和之一法,乃神宝之门户。门户之为物,光明通透,绝遮碍。出入随便,开阖夺时,防外谨内,门户一立,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7030962169.html
  • 二OO一年中国大陆佛教会议综述

    方式。谭世宝说,所谓“兼修”在禅宗方面而言,实质是南禅宗由盛转向衰落落时的唯一生路。杨佛兴说,参究六祖禅学,路线要明,应“以行为主,以解为辅”。冯焕珍说,六祖的“”法无不与佛典若符和契,体现出觉悟...的意义,又未完全离开楞伽的心性说;既保留了楞伽的如来藏清净心之义,又通过般若实相说而具有了当下念佛的人心之义。他的修行观一方面依於所得心而倡导随心自在、无碍纵横的修行生活,另一方面又提出了坐禅守心、...

    黄夏年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7100562527.html
  • 儒佛导言(1)

    “静”以欲虚静为特征,“定”以止寂为特征,三者各有所重,但都以实践为宗旨.特另值得指出的是,儒、佛不仅提倡“体即是用,用即是体”的“体用一源”说,而且提倡“本体即功夫、功夫即本体”的修养论,这...出版社1994年9 月)、周群《儒释道与晚明文学思潮》(上海书店出版社 2000年3月第1版)程恭让《抉择于真伪之间—欧阳竟佛学思想探微》(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年9月)等著作,出版了一批关于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0335462651.html
  • 论憨山的三界唯心世界观论

    卖田乡帐!"B23一代大宗师如此说,则他人可想而郑当然,禅宗参禅要"截断意识流",以超越理性思维的束缚,达到""的境界,而教理所阐述的内容,却属于理性思维的范畴,二者之间,是存在较大的差异,对于...念头停止活动,而念佛讲究"净念相继",要求念念执持一句"南无阿弥陀佛"名号,不能离此,由此二者岂不矛盾?憨山认维禅宗和净土宗的修行方式,"原二法"。B40禅宗参禅要求离念,"然净土有上品上生,未尝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0401662758.html
  • 河南佛教史迹(2)

    文物保护单位。  商城息影塔位于商城县南40公里黄柏山法眼寺旧址。明天启丁卯年(1627年)为纪念法眼寺开山始祖禅师而建,俗称“祖师塔”。为八角形四级楼阁式石塔,高8.25米。第一层西壁阴刻楷书“...。另有左右配殿。  新乡市兴国寺始建考。现存大殿,另有明碑1通,记“县北牧村即周武王伐商之所”。  新乡县白衣堂建于清代。现存大殿及古柏。  辉县市请下佛寺始建于明。现存大殿、廊房,并有石佛像一尊。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0413362832.html
  • 戒律思想之发展

    (不知不觉)时亦无罪。又就「性罪」,例如杀盗,其行为的性质本来已恶者而言;⑤如恶心发动(动机)者无罪。   其次,小乘戒的条文规定,完全是具体的、事例的,是其特色之一。这是和大乘戒的不同点...」,如「定」则不得真智,所以「戒」是三学的根本,是三学之地。又戒是佛教信者的生活方规,是佛教精神的外表生活的具体表现。因之,戒是佛教信者的标帜。有佛教的存在必有戒,有戒卽知有佛教的存在,所以古来说戒...

    上田天瑞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0442762904.html
  • 神会研究与敦煌遗书

    背景;从神会到《坛经》的有关“见性”思想的发展;“”思想与其影响;在《顿悟人道要门论》中看到的神会之影响等许多方面,对神会的思想进行了深入考证。同样是在1985年,柳田的又一部力作问世了。虽然这部...成果进行了批判性的探讨,就神会的思想作了详细论考。特别是在第一章之三的《神会的“不作意”、“”》中,强调“不作意”、“”才是神会的禅法之特色,从而推导出了:禅思想的本质就在于“思考的否定”,或者...

    田中良昭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090563403.html
  • 般若与禅观

    照为本”等作为理想之境,是很值得重视的,这与禅宗的为宗,住为本,自心解脱等思想似有着某种理论上的渊源关系。由于僧叡认为“驰心纵想,则情愈滞而惑愈深;系意念明,则澄鉴朗...的理论并不是一下子就为人们所了解的,在罗什译出“三论”以前,人们还未能准确地把握般若学非有非的思辨方法,再加受到玄学贵崇有等各派思想的影响,因此,“有无殊论,...

    洪修平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280863860.html
  • 禅道澄明意义世界的呈现——临济宗高僧善一如纯及禅法特点

    存在)不远人,人自远之,只要踏实参究,一觉悟(存在状态的觉悟)就能由迷而归极返本,证人真实存在的境域,而自知迷悟一体,有无别,一切声色尽是佛法。如僧肇二二八四—四一四)所说:“道远乎哉?触事而真,...不自知自觉的浑沌,而是经过否定之否定的禅悟飞跃,是展现在心灵智慧的直觉视野中的自觉自在的境域。臻于此境,即是无心失,主客两忘,物我不二,囊括万有,一切具足。犹如自然界万事万物一样,“春山花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281763869.html
  • 禅的情趣与文人园林

    ”(《白居易集》卷三十五(病中诗十五首·序》)。他在《传法堂碑》文中,记述了他向兴善惟宽禅师问道的过程。其中就有一问是:“,亦何异于凡夫耶?”禅师回答说:“凡夫无明,二乘执著;离此二病,是名真...山林还是在朝阙又有什么区别呢!他以“无可不可”的人生态度劝导魏居士,正基于禅理。他还说,人应“知名空而反不避其名”,也是要人不妄执空、有之别。因此,他对古往今来的高人隐士们颇有微辞:“古之高者曰许由,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281963871.html